
简介: 外交政策理论,致力于提出与完善位置现实主义理论
个人简历
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国际关系学院教授⚈、博士生导师👳🏿。联系方式:Email: pkusongwei@163.com
学习工作经历
1997年-2001年,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。 、2001年-2007年,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博连读🚲🥵,参加”北大—早稻田大学”联合培养项目,先后获得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和北京大学博士学位🏄🏻♂️。 、2007-2009年7月👩👧👦,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。 、2009年8月到2015年7月,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。 、2015年8月起,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国际关系学院教授。
主要学术兼职
现任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兼专家委员会主席、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⛳️、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亚太日报智库研究员🦟、《太平洋学报》编委等。
前期研究重点
(1)方法与理论🥩:重点关注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,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🎵。
(2)领域与问题:重点关注国际组织、区域合作、联盟问题与领土问题🦩。
(3)地区与国家🥲:重点关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,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的对外政策。
当前研究兴趣
(1) 方法与理论:外交政策理论,致力于提出与完善位置现实主义理论🙇🏼♀️👨🏿🍳。
(2) 领域与问题:重点关注海外利益保护与领土问题。
(3) 地区与国家🧑🏼🚒:重点关注印太体系(美🤹♂️、日、澳🎈、印)🧑🏿🚀,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的对外政策⛓。
主要科研成果
专著
1、《国际关系理论——从政治思想到社会科学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👩🏽🎓。
2、《捍卫霸权利益:美国地区一体化战略的演变(1945-2005)》🛫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。
译著:
1、【美】约翰•罗尔克🈵:《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》📱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。
2、【美】彼得•卡赞斯坦(编)☆👩🏼🦳:《国家安全的文化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。
3、【美】查尔斯•库普乾:《化敌为友👩🏻🎤:持久和平之道》🪢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🥩。
论文:
工作后:
(1)《国际规范、国家认同与国家行为——〈国家安全的文化〉述评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08年第2期。
(2)《规范与认同的相互建构——社会建构主义的进展与难题》⚖️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8年第3期。
(3)《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♦️👨🏻🚒: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视角》💁🏼,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》2008年第6期👹。
(4)《国家认同与共有观念——对社会建构主义核心概念的反思》,《国际政治科学》2008年第4期。
(5)《美国霸权和东亚一体化——一种新现实主义的解释》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9年第2期。
(6)《国家安全:范畴与内涵——一种现实主义的视角》🐖,《东南亚纵横》2009年第3期👩🏻🎤。
(7)《从国际政治理论到外交政策理论——比较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》🤷,《外交评论》2009年第3期。
(8) 《国际关系领域的理论👎🏽、战略与政策》👨🏼🎤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09年第3期。
(9)《美国理论与政策隔阂的原因何在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09年8月11日。
(10)《让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成为一门社会科学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09年12月24日🙉。
(11)《国际金融危机与美国的单极地位——当前美国的国家实力👩💻🥎、国内制度和国际战略调整》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0年第5期。
(12)《衡量综合国力的两种方法及其反思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0年9月9日👩🔬。
(13)《中国外交政策研究:西方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》,《外交评论》2010年第4期。
(14)《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》,《当代亚太》2010年第5期🧑🔬。
(15)《美国维稳启示录》👈🏿👨🏼🏭,《人民论坛》2010年9月刊(总第303期)🍤。
(16)《国际结构的分析与预测⬆️:现有方法与实证的反思》🚇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1第8期。
(17)《中国的东亚区域一体化战略:限度💁🏽🕵🏿、方式与速度的反思》,《当代亚太》2011年第4期🌋🤰🏽。
(18)《美国如何避免矛盾“击鼓传花”》,《人民论坛》2011年4月(总第325期)🤷🏽。
(19)《美国人为何常有好心态》,《人民论坛》2011年6月(总第331期)。
(20)《国际关系研究亟待加强学科意识》🫰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2年7月4日🔛。
(21)《科学方法论推动国际关系研究走向深入》🌠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2年12月21日。
(22)《IMF近期决策结构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影响(2006-2012)》,《国际经贸探索》2013年第6期🪻。
(23)《联盟的起源🕴🏼:理性主义研究新进展》,《国际安全研究》2013年第6期🪖。
(24)《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对中国是否有利?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14年第1期。
(25)《现实主义:误解与生命力》,《国际关系研究》2014年第3期🧑🏽🏭。
(26)《国际结构与国际格局🦣:核心概念的比较及其启示》🦸🏻♀️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14年第4期。
(27)《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五年回顾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4年7月9日👰🏿♂️👪。
(28)《联盟的维持与瓦解🧔🏽:理论分析与案例检验》🗯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4年第12期。
(29)《乌克兰危机中的大国政治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5年3月11日👩🏼🌾。
(30)《浅析奥巴马外交政策与美国民主党的中期选举败局》👦🏼,《理论视野》2015年第2期。
(31)《中国的周边外交🗳:多边主义还是双边主义》📰,《上海交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5年第4期🚴🏼♂️。
(32)《国家利益的界定与外交政策理论的建构》,《太平洋学报》2015年第8期。
(33) 《冷战后美国的拉美一体化战略——霸权利益的视角》⏭🧀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5年第12期。
(34)《试论澳大利亚的印太体系概念与战略路径选择》,《上海交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6年第2期。
(35)《中国为什么对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说不》,《党建》2016年第7期𓀉。
(36)《实力转变理论述评》,《现代国际关系》2016年第10期。
(37)《大数据应用于国际问题研究的意义与局限》,《国际安全研究》2016年第6期。
(38) 《联盟的起源:位置现实主义的分析》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》2017年第1期🧑🏻🦲。
(39)《美澳双边安全关系的新发展🦖、战略限度与中长期态势》,《国际安全研究》2017年第3期😾。
(40)《中国为什么不是争霸国👶🏼♌️?实力转变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关系》,《太平洋学报》2017年第7期。
(41) 《金砖国家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》,《党建》2017年第9期🎙。
(42)《大国的整体国家利益:一种理论分析》🅾️,《现代国际关系》2017年第3期🚴🏽♂️。
博士期间👱🏿♂️:
(1)《国际结构与国家行为:内斗的现实主义》,《外交评论》2007年第1期。
(2)“American Hegemony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: the Evolution of Interest and Strategy,”in the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of Asia-Pacific Studies, Waseda University, 2006, No. 11.
(3)《试论约翰拉格内嵌的自由主义》🧖🏼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6年第2期。
(4)《结构自由主义的西方秩序观》,《欧洲研究》2005年第3期。
(5)《结构现实主义是个体主义吗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05年第3期。
(6)《国家利益问题🫄:西方主流学派的论争》🧔♀️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04年第3 期🈁。
(7)《现实主义是权力政治理论吗》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4年第3期。
(8)《印俄:从争霸联盟到紧密合作》,《西伯利亚研究》2004年第5期,第一作者。
(9)《关于恐怖主义的国际政治思考》,《阴山学刊》2004年第3期。
(10) 《冷战的兴起和终结:理论的解释与评价》🦿,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》🍣,2003年第4期。
(11) 《全球化的趋势:一种现实主义的再思考》🖥,《国际观察》2003年第3期。
硕士期间🙆🏽:
(1)《国际秩序🤷🏻♂️:理论、实践与反思》🧍🏻⛹️♀️,《太平洋学报》2003年第2期。
(2)《国际政治经济学刍议》🕵🏿,《欧洲研究》2003年第2期👘。
(3)《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同盟政治》,《国际论坛》2002年第5期。
(4)《中国崛起与英美崛起的地缘政治比较分析》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2年第6期。
(5)《关于地缘政治结构的理论:批判与建设》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2年第2期👨👩👦👦。
(6)《国际合作:理论与实践的考察—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》,《欧洲》2002年第2期🧍♀️。
(7)《关于国际组织的结构主义分析》⏳🙆♀️,《东南亚研究》2002年第1期。
(8)《浅析国际战略与中国的选择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01年第3期。
(9)《关于国际合作理论的概述和思考》,《东南亚研究》2001年第4期🧘🏽♂️。
(10)《美国会把所有的毒蛇一网打尽吗》💆🏿♂️,《今日世界》2002年第2期。
本科期间🧛🏿♂️:
(1)《势力均衡:规则还是规律》🦸🏻,《国际论坛》2001年第1期。
(2)《美以联盟浅析》🥮🕸,《西亚非洲资料》(季刊)2001年第1期。
(3)《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真正架构—浅析肯尼思•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》💱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00年第8期🙍🏻🤞🏻。
(4)《从国际体系看中国外交》,《国际观察》2000年第3期。
(5)《“苏联人民”的神话—浅析阿兰•贝桑松的“民族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”》🤚🏽,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》2000年第2期🥠。
(6)《结构现实主义OR批判理论?—由〈从批判理论看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视野〉引发的思考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2000年第2期。